Emperor Kangxi’s Filial Piety

康熙大帝孝名傳

作者:Zheng Jian, Dora Li;編譯:Springer Yang

「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」、「 忠、孝、節、義」這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在歷史的長河中,曾經培養出無數聖賢、君子、有德之士。他們都把「孝」 字放在第一位,「百善孝為先」,朝廷官府也為守孝悌之人掛匾立碑稱頌。父母逝,為人子者還要守孝三載,就連忙於公務離不開的文武大臣,亦不例外,萬歲爺也都得恩准。所以,即便是君王,也是要以這些美德來要求自己的。而清朝康熙大帝,便是其中能稱之爲千古孝悌之楷模的典範了。

康熙皇帝(清聖祖愛新覺羅 · 玄燁),清順治十年(1654年)生,八歲(1662)登基,在位六十一年,成就了大清朝歷史上的康乾盛世,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。

在《康熙起居錄》這本書中,記載了這樣一則有關康熙大帝盡孝的故事:

康熙十年(1672),康熙帝祖母孝莊文皇后(莊妃)博爾濟吉特氏布爾布泰,得知塞外有一處盛名久遠的溫泉——關外第一泉,對洗浴老寒腿(風濕性關節炎)療效神奇。便向康熙皇帝提出要到溫泉去洗浴老寒腿,帝欣然同意。並速派內務大臣海喇孫及太子少師和碩額駙耿昭忠,前往赤城湯泉修建行宮。行宮上下兩層各三間,樓上為供太皇太后休息的寢室,樓下「鑿石為盆」,「明渠引水」,供太皇太后洗浴。

行宮建好後的第二年,康熙十一年(1673)正月,康熙皇帝親率大臣陪祖母太皇太后鸞駕出德勝門,越八達嶺,徑懷來衛,過長安嶺,歷時六天,於二月初二日抵達赤城溫泉(又名湯泉)行宮。

據《赤城縣誌》載:「康熙十一年正月,上出居庸關奉太皇太后幸溫泉行宮。」一路上,每逢險徑,康熙皇帝都要下馬為祖母扶輦而行。過懷來城東浮橋時,帝怕橋不堅固,先親自上橋驗示,然後再讓祖母的乘輦通過。行途中,每逢城堡需下榻或用膳時,都要親自侍奉祖母。太皇太后在溫泉洗浴五十一天,康熙帝無論駐蹕何處,道路崎嶇,春寒料峭,每天都要到湯泉給祖母請安,有時一天要請安兩次,往返六十餘里,足見康熙帝的仁、孝之心。《康熙起居錄》的筆錄官不無感慨的說:「皇上天性純孝,古帝王未之有也。」

康熙帝在駐蹕溫泉時,題寫著名七律詩《溫泉行》一首。康熙三十五年(1696)春,康熙帝帥六師再次親征噶爾丹。當路過赤城時,為懷念已去世的祖母,又特作七律《赤城》一首。

康熙帝不但對祖母孝順有加,而且還愛民如子,在赤城駐蹕期間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。距縣城南二十餘里有個村子,土脈貧寒,產糧甚少,聽說皇帝要路過此地,百姓們便跪在當路攔住皇帝騎的馬,要求免除官糧和賦稅。康熙帝聽後當即下旨免除,後來百姓將村名改稱「攔馬站」。康熙帝又行走十餘里,見路邊有一村莊,眾不知何名。這時帝見一老翁手牽一幼童從村中走出,當即命名此村就叫「老幼屯」 吧。

留言

所有評論經審核後發表

新品上市